如今,越来越多在职场受到伤害的员工选择通过社交平台或者其他途径发声,而很少有人愿意通过仲裁途径解决问题,这在美国就业市场也是如此。根据反托拉斯的调查,在谷歌、亚马逊、苹果等美国科技公司里,几乎没有人提起仲裁索赔。在上述公司,当遇到性骚扰、薪酬不平等、性别歧视等劳动纠纷时,员工无法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只能通过内部仲裁解决,即便对仲裁结果不满意,也不能提起法律诉讼,造成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员工为何不愿对公司提起仲裁?
尽管员工在理论上享有“仲裁”这一权利保障选项,但几乎没有人会真的选择仲裁,因为仲裁申诉期限非常漫长,且索赔金额有限。这一切均源于在员工在签署劳动合同时被迫签订的一项“霸王”条款“ — 强制仲裁。长期以来,强制仲裁成为大型科技企业规避法律风险的保护伞。不过近年来,反对强制仲裁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日,面对众议院反托拉斯小组委员会的质询,谷歌等公司提交了一些数据,其中包括首次公开提供的企业仲裁统计数据。数据显示:
在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期间,谷歌内部员工仅提出过11起仲裁请求,谷歌的供应商仅提起过3起仲裁请求,每年不足1起。
自2014年以来,Facebook的员工仅提出过5起仲裁请求,而其商业合作伙伴的仲裁诉讼数量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