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转型的过程中,腾讯向来扮演的是数字化助手的角色,腾讯云作为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入口,也已经成为腾讯的“独角兽”业务。然而伴随着云业务的增长,腾讯内部业务如何上云,对于外界来说一直是个秘密。近日,腾讯自研上云项目负责人周小军首次披露,腾讯如何把内部海量的自研业务搬上云端的故事。以下是他的分享内容。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核心内容有三个:
- 腾讯自研业务如何从私有云的模式搬迁到公有云;
- 如何把这些大体量的业务搬到云端;
- 如何拥抱云原生。
腾讯的业务量非常庞大,社交业务包括QQ和空间的体量有近二十万台服务器,分布在全国三地。要把如此庞大体积的业务搬到云上,可以称之为“把大象搬到云端”。
今天我就分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腾讯自研业务上云的故事。第一是腾讯业务为什么要上公有云;第二个是业务上云的价值;第三个是如何上云;第四个是以QQ上云的案例分享业务上云的过程。
2018年以前,腾讯业务的烟囱模式
为什么要上云?
2018年以前,腾讯的业务线是类似烟囱一样的模式,每个业务事业群从逻辑层、数据层到后端的容器或虚机层,都是独立一套技术框架和技术体系。每个事业群之间的框架多数是不通用的,一个腾讯的员工从IEG转岗到微信事业群,发现他的开发框架可能都要重新熟悉。一个新人来到腾讯之后,面临那么多的服务框架,也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框架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