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读
按照现在流行的互联网分层架构模型,最简单的架构当属Web响应层+DB存储层的架构。从最开始的单机混合部署Web和DB,到后来将二者拆分到不同物理机以避免共享机器硬件带来的性能瓶颈,再随着流量的增长,Web应用变为集群部署模式,而DB则衍生出主从机来保证高可用,同时便于实现读写分离。这一连串系统架构的升级,本质上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达到更低的延时。
高德作为一款国民级别的导航软件,导航路线的数据质量是由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的。为了保证数据的鲜度,数据中心需要对不断变化的现实道路数据进行收集,将这些变化的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从而保证导航数据的鲜度;另一方面数据中心内部多部门协调生产数据的时候,会产生海量请求查询最新生产的数据,这就要求数据的管理者要控制数据库连接数,降低请求的响应耗时,同时也需要保证返回数据的实时性。
在平衡数据鲜度和性能之间,高德数据中心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使用了不同的策略,达到了数据变更和缓存同步低延迟的目标,同时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将提及的缓存技术则是提升性能的另一把利刃。然而任何技术都是有可为有可不为,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技术,因此在使用缓存之前,我们也需要了解下引入缓存模块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2. 缘起:为何使用缓存
在应用对外提供服务时,其稳定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CPU、内存、IO(磁盘IO、网络IO)等,这些硬件资源十分宝贵,因此对于那些需要经过复杂计算才能得到结果的,或者需要频繁读取磁盘数据的,最好将结果缓存起来,避免资源的重复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