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台强调的是一种复用能力。很多企业的愿景都是“将数据用起来”,这也是数据平台类型企业基础设施的定位目标,如果再加上一些复用方法论和完善的运营机制,那么就可以认为企业在建设“数据中台”。使用数据中台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提升开发效率,使用封装好的工具平台,降低开发难度,数据分析的速度会大大提高。 那么,企业建设数据中台需要如何调整组织架构?数据中台团队的人员构成是什么样子?本文,InfoQ对百分点大数据平台负责人贾喜顺进行了独家采访,了解数据中台建设背后的组织架构调整问题。
数据中台是“一把手”工程
当中台具体化为数据中台时,应该如何定义呢?此前,InfoQ曾就这一话题采访了数家企业,最终表明: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台至少应该包含三层,即大数据计算平台、数据中台、数据应用前台。中台的定位是用技术链接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用数据链接应用前台的数据应用能力。因此,中台不但要将很复杂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流计算、批量计算、实时采集、离线采集、机器学习)封装起来,形成计算平台;同时,进入中台的数据都需按照规范的建模方法论将数据形成主题域模型、形成标签模型或者算法模型。这些数据模型则是数据中台的核心资产。
企业要想建设数据中台,在贾喜顺看来,这件事情至少需要CIO或者CTO层面推动。他补充道,数据中台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从上到下进行。中台是战略层面的事情而不是战术层面,自下向上推动几乎没有可能,比如涉及标准统一等。
具体来说,数据中台是一个集数据采集、融合、治理、组织管理、智能分析为一体,将数据以服务方式提供给前台应用,以提升业务运行效率、持续促进业务创新为目标的整体平台。从下而上往往只能看到其中一个点,难免会以偏概全,毕竟大部分员工很难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做一个”看十年、做一年“的规划,特别是当一件事和眼前的 KPI 难以达成平衡时,中台的工作会受到各个方面的挑战。因此,高层的坚定支持是中台战略的第一必要条件。